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最新出版的《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(AR6),指出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,未來極可能在2040年前跨越1.5℃的升溫警戒線。

這是全球迫在眉睫的問題,且讓我們試想一個近未來可能發生的景象:2050年,地球上的人口數來到了100億,這意味著將有100億張嘴需要被餵養,100億個可供這些人居住的地方,屆時,我們需要有多少資源才能滿足這一切?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又該如何達到平衡?

面對明日世界的生態挑戰

美國作家、同時也是資深科普記者的查爾斯.曼恩(Charles C. Mann),透過新書《巫師與先知:兩種環保科學觀如何拯救我們免於生態浩劫?》拋出了這樣一道問題。而面對這樣的大哉問,這本書的書寫方式十分趣味,有假想的故事與對話場景,有真實發生的事件現場,卻同樣都有所憑據。

作者並非宣教式地要傳遞關於這道問題的解答,反而是邀請所有讀者一同思考全人類可能的應對方向。透過多位環境、能源、農業、氣象、生物專家學者的採訪,以及走訪各國環保倡議人士、政治人物的訪談,恩曼以不同事件與情境作為書中每一篇章的開場,繼而交織兩位生態學名家:威廉.佛格特(William Vogt)與諾曼.布勞格(Norman Borlaug)的生平貢獻與觀點理論,並陳出兩造面對環境與生態危機時的迥異作法與主張。

譬如,在1946年的墨西哥市,因為城市擴張、管理不當、作物種類等種種原因,使得鄰近的土地乾裂而毫無生機。在佛格特的判斷之下,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賴以為生的自然系統,因而他主張應該考量大自然的乘載能力,讓作物種植的面積減量,並且重視土壤與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,這種「先知」的觀點,正是今日環保節能主義的濫觴;在布勞格的眼中,改善的作法則是以科技手段解決人類問題,透過開發新的玉米、小麥品種,讓人類更有效率、更有利地去使用這些土地,這些「巫師」的聲音則成為現在綠色科技、綠色能源的啟發。

你是「先知」還是「巫師」?

在資源有限、而人類需要持續生存的命題之下,兩位生態學名家的觀點大不同,卻同樣在人類發展的進程有深遠貢獻。恩曼藉著兩人的觀點,藉著環境保護優先與經濟發展優先的兩端主張,帶著所有讀者重新檢視所有人類必須面對的食物、水、能源與氣候變遷等重大挑戰,像是:該省水抑或努力造水?該堅持友善環境的有機農耕,或是追求產量高而能餵飽所有人口的基因改良作物?

儘管有意識形態之爭,亦有不同立場的出發點,但全人類都住居在同一個地球之上,生態的穩定,生存的所需,不是特定人士該處理的問題,是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與挑戰。這樣一本書,攤開了追求環境永續與平衡之下的種種問題,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徑,引領著每一位讀者開始認真思考,如何面對這樣嚴峻的處境,繼而走向永續的未來。

▋《巫師與先知:兩種環保科學觀如何拯救我們免於生態浩劫?》
作者:Charles C. Mann
譯者:甘錫安、周沛郁
出版社:衛城出版

 

Text/汪思喬
Photo/衛城出版、達志影像/shutterstock

 

延伸閱讀:【永續書齋】敬天惜地愛人,傳述原民美麗傳說

 


你也會有興趣